夏原吉得到的待遇,和朱棣同等,户部事务仍归他管。在牢里,他一呆就是三年,直到朱棣终于见了他一面。朱棣这些年功绩赫赫,但夏原吉无言以对。他赞赏朱棣的英明决策,只是不解为何频繁北伐、屡次远洋。朱棣闷哼一声,拂袖而去。夏原吉在身后默默拜别,祝皇上保重。后来,朱棣对朱高炽透露,本想在那次探监中释放夏原吉,没想到他又一顿痛批。三年前,夏原吉反对攻打漠北,他有他的理由,朱棣也有他的顾虑。进言本身没错,但朱棣却讨厌夏原吉煽动官员联合上书。朱棣对朱高炽坦诚相对,不仅因为他是继承人,更因为他是长子。他担心朱高炽的宽容会导致麻烦。多年来,朱棣对朱高炽严格要求,此次谈话,朱高炽终于理解他的用意。次日,朱棣清晨即赴漠北。连日赶路让他疲惫不堪,圣寿之日如常,他却没有庆祝。阿鲁台连夜行军,白天毫无踪影。元妇人的儿子失踪,阿鲁台未允。天亮时,张辅发现元人丢下的孩子,带回大营喂食。据元人供述,阿鲁台已退至答兰纳木儿河。朱棣仍派一万精骑突袭。阿鲁台闻风而逃,朱棣未能追上。张辅请缨带一万精骑深入漠北捉拿罪犯,朱棣未应。阿鲁台已无意与朱棣纠缠。朱棣询问杨子荣,虽然将士们愿意为他身先士卒,但他不愿冒险,决定班师回京。伯颜帖木儿惊讶,他一般在草原待够五月,这次不到三月便离去。海别心知肚明,朱棣好面子,考虑到这一次无功而返,可能是身体不堪重负。朱棣鬓角已白,年迈力衰,骑马越发艰难。他向杨子荣和张辅交代身后事,传位于皇太子,丧服礼仪均遵太祖制。朱棣执意骑马,众人只好从命。最终,永乐皇帝朱棣在回京路上驾崩,享年六十五岁。他一生历经风雨,促成郑和下西洋,数度北征,修通运河,开创永乐盛世。朱棣驾崩时,国泰民安,经济繁荣,史称“永乐盛世”。全剧终。